傍晚六点半,辽宁体育频道的《体育新闻》准时响起片头音乐,这成了我家晚饭的背景音。父亲放下筷子,身体微微前倾——这是他关注比赛的标志性动作。荧幕上正回放着昨晚辽篮的绝杀
傍晚六点半,辽宁体育频道的《体育新闻》准时响起片头音乐,这成了我家晚饭的背景音。父亲放下筷子,身体微微前倾——这是他关注比赛的标志性动作。
荧幕上正回放着昨晚辽篮的绝杀球,主持人的声音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情:“这记三分,投出了咱辽宁人的精气神!”父亲突然放下饭碗,眼睛盯着屏幕:“这球我年轻时也能投进。”母亲笑着瞥他一眼,顺手把频道调回她爱看的电视剧。
这样的“频道争夺战”几乎每天上演。父亲是铁杆体育迷,从《辽篮主场》到《绿茵风云》,他期期不落。而母亲总说:“整天看一群人抢个球,有啥意思?”
直到上个月,社区组织篮球赛,六十岁的父亲主动报名。比赛那天,他穿着旧球衣上场,虽然动作慢了,但那个转身跳投的姿势,竟有几分电视里职业球员的影子。球应声入网的瞬间,我在场边突然明白——原来父亲看的不是球,是他未曾远去的青春。
现在,母亲偶尔也会陪父亲看球。当辽宁体育频道的节目表滚动到《经典赛事回顾》时,她会问:“这个球员你年轻时像不像?”父亲就嘿嘿地笑,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。
小小的荧幕,装得下一个男人的热血年华;而家的温度,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频道切换里。体育频道播放的不仅是比赛,更是普通人生活中最真实的英雄梦想。